|
乌海阳光炭素2月单车间产量创历史最高纪录2020年2月,疫情来势汹汹。然而,也是在2月,乌海阳光炭素有限公司一个车间生产电极糊1500O吨,创造出了单个车间月产量历史最高纪录。 如以往一样,按计划,春节期间,阳光炭素减产,两个生产车间一个停产、一个正常运行,厂区内半数员工坚守岗位。但是,随着时间的推移,与以往不一样的是――疫情来袭。 面对突发情况,全权负责企业生产的副总经理陈守义高度警惕,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,一边抓安全生产、一边抓疫情防控。正如他所说,公司委托我负责,不论发生什么情况,我都必须承担起这份责任。 在陈守义的带领下,企业立即组建了防疫防控领导小组,编制了专项应急方案,出台了临时管制的“红头文件”及一批“通知”并及时、广泛下发,让员工都能看见并配合企业的管理:厂区大门口是风险区,增加门卫,加强管控和消杀;餐厅是聚集的重要场所,要求员工错时取餐、分散就餐;食堂、楼道是员工接触较多的地方,严格消毒……“今年值班遇新冠,肩挑重担渡难关,科学预防保平安,严控员工不乱串,出门不忘戴口罩,预防走到最前面。”这是陈守义写下的一首打油诗。他以多种形式记录下自己当下的感慨和企业所采取的举措。 企业员工多是外地人。疫情让春节上岗没有回家的员工都有些不安。为了稳定员工的情绪,保证安全高效生产,企业利用微信平台大力宣传疫情的最新信息、宣传政府下发的文件,让员工了解疫情的真实情况;伙食标准在原有基础上翻了一番,提高员工身体的抵抗力。同时,从2月1日起,所有在岗员工在原待遇的基础上,每人每天补贴100元…… 站在员工的角度出台的一系列举措,稳定了员工的情绪、调动了员工生产的积极性。在岗位上,员工们打起十二分的精神,尽心尽力、精细操作,确保生产正常运行。同时,企业提前存储了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料,为生产提供了充分的保障。 多个因素的推动,2月份,企业单车间产量达到了15OO0吨。 “从2月29日起,企业的两条生产线开始满负荷生产,月产量预计在25OO0吨左右。”陈守义做了一个简单的比较。 企业的产品销往全国各地,但疫情期间遇到了产品外运的交通难题。 “多亏乌达区政府出手调解,尤其在跨省出界时,因为政府部门及时出具证明,保证了产品按时到货、客户正常生产。”陈守义介绍,还有部分产品对外出口,这两天,企业正在紧张备货,准备向印度尼西亚出口电极糊7000吨。 春节放假,疫情来袭。面对人员少、任务重的实际,企业脚踏实地,将挑战变成了机遇。这正是对“万众一心加油干,越是艰险越向前”最有力的诠释。 |